关注若羌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网上办事>面向投资者>特色资源>详细内容

若羌县地质概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288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若羌县二级大地构造单元有塔里木地台、东昆仑褶皱系及松潘—甘孜褶皱系的一小部分。县域基岩出露约占五分之二,其余为第四系覆盖。(图3—1新疆若羌县大地构造分区图)。

塔里木地台以阿尔金山南缘深大断裂为南界,基底由古老的变质岩组成。分布于阿尔金山的中—上太古界片麻岩、麻粒岩、混合岩是新疆已知最古老的地层,元古界由中深程度的变质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火山岩组成。青白口纪末塔里木运动使元古代地槽闭合,进入地台发展阶段。古生代以海相沉积为主,晚二叠世末,华力西运动形成塔里木盆地雏型,海水全部退出本区,开始了内陆盆地发展阶段。沉积了侏罗系含煤建造,白垩系、第三系陆源碎屑岩建造和膏盐建造,第四系为风积、冲洪积碎屑岩及湖沼相盐类沉积。区内塔里木地台包括北山褶皱带、塔里木坳陷、阿尔金断隆及库鲁克塔格断隆(一小部分)等次级构造单元。北山褶皱带是发育在地台内部的一个裂谷带,形成于石炭纪,于晚二叠世封闭,有复理石建造、细碧角斑岩建造,发育有双模式岩浆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有镍、铜、金矿;塔里木坳陷包括塔东坳陷区和东南断阶区,前者地表大部被第四系覆盖,基底埋深在8~15千米之间,坳陷除中生代局部有过抬升外,长期处于沉降状态,沉积较厚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是潜在的石油资源远景区。塔东南断阶区紧邻阿尔金断块,其北西侧为受古老基底断裂控制的地垒式断块隆起,南东侧为受差异升降运动控制的隆凹相间格局,基底埋深较浅;阿尔金断隆基底构造层发育,古生代台型盖层沉积出露不广,多不整合在古老基底之上,有奥陶系及石炭系的碳酸盐建造和碎屑岩建造,侵入岩有花岗岩类和基性—超基性岩,有铬、镍矿化及铜、铁矿等;库鲁克塔格断隆在本区只有一小部分,元古界基底广泛出露,盖层沉积自震旦系至二叠系均有出露,其中有含磷硅质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等。岩浆及断裂作用较强,有元古代及华力西期侵入岩。

东昆仑褶皱系位于阿尔金南缘深断裂与木孜塔格—鲸鱼湖超岩石圈断裂之间,主要是一个中晚奥陶世进入地槽发展时期的华力西褶皱带,长城系变质岩系呈断块出现。若羌县域内该褶皱系包括古尔嘎坳陷、祁漫塔格优地槽褶皱带及阿尔喀山冒地槽褶皱带等次级构造单元。古尔嘎坳陷是柴达木盆地西缘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坳陷,基底为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中新生界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和中上侏罗统的含煤碎屑岩建造。侵入岩有华力西期及燕山期花岗岩和基性—超基性岩,常伴有石棉矿床;祁漫塔格优地槽褶皱带是晚加里东褶皱带,主要有奥陶系浅变质的碎屑岩建造、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石炭系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该带中部在华力西褶皱基底上发育有阿亚克库木湖新生代坳陷盆地,其内有上第三系红色碎屑岩建造、膏盐建造,并有含铜砂岩沉积;阿尔喀山冒地槽褶皱带,位于祁漫塔格褶皱带之南,木孜塔格—鲸鱼湖超岩石圈断裂之北,泥盆系至二叠系为碎屑岩建造,中新生界沉积不厚,发育有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类侵入体,早二叠世末地槽封闭。

松潘—甘孜褶皱系位于木孜塔格—鲸鱼湖超岩石圈断裂之南,是一个印支褶皱系,二叠纪进入地槽期,三叠纪海槽扩展,广泛发育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印支运动使地槽封闭。印支及燕山期花岗岩类较发育,新生界不发育,上新世有基性火山喷发活动,第四系也见火山喷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