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若羌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 - 2020年)的通知

详细目录信息
索引号 KJ001-0600-2017-01799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17-04-19 关键词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文号 若政办发〔2017〕18号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内容概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若羌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若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4日

若羌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 - 2020年)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自治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本现状

若羌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经86?45′—93?45′,北纬36?—41?23′。西接且末,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全县辖两个管委会、五镇、三乡、一团场,即祁曼管委会、罗布泊管委会、若羌镇、依吞布拉克镇、罗布泊镇、瓦石峡镇、铁干里克镇、吾塔木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格乡、农二师36团。2015年未户籍人口2.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8万人,乡村人口1.5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76‰,死亡率2.21‰,自然增长率7.65‰(若羌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现状及规划均不涉及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36团)。

(一)医疗卫生资源现状。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所,其中县人民医院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室13所、看守医务所1所、计划生育指导站2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所、个体诊所2所、民营综合医院1所;卫生人员387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9名;床位144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41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12人、注册护士3.79人。若羌县基本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2010-2015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7.09万人次增加到13.23万人次,增长86.60%;住院由3065人次增加到5052人次,增长99.80%。2015年,医院床位使用率为88.53%,比2010年提高了32.78个百分点。

(三)居民健康状况。2015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80.7岁,婴儿死亡率由2011年的7.25‰降至2015年的2.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2011年无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从2012年的218.8/10万下降到2015年的0/10万。

第二节 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卫生服务的供给失衡。

一是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县级医疗机构,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比较薄弱。2015年,若羌县人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占总床位数的69.44%和30.56%;卫生人员分别占卫生人员总数的46.88%和35.42%。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31.75%门急诊人次。2015年全县临床执业(助理)医师83人,注册护士是101人,医护比为1︰1.22,其中县级医疗机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38人,执业护士60人,医护比为1︰1.58;社会办医、乡镇医疗机构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41人,医护比分别为1︰1.37。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人员数分别占床位和人员总数的92.5%、92.7%,挤压了社会办医的发展空间。二是专业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非常薄弱,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全面二孩政策现状下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1﹒高层次医学人才和科技创新型医学人才匮乏。全县卫生技术人员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6%,大专以上学历占57.3%,中专学历占36.64%。

2﹒卫生人才短缺与人才流失并存。县人民医院先后调出本县4人、辞职4人,乡镇卫生院调出本县2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各种原因调出、辞职共3人,县妇幼保健站因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导致部分科室无法开展相应工作。

3﹒基层全科医师数量不足,且素质较低。每万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为3.38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22人和注册护士26人,比例分别为26.51%、25.74%。

4﹒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民族医专业人才共12人,紧缺问题突出。

(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中高层技术人员紧缺。

1﹒全县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82人,卫生技术人员80人,其中临床医疗54人,临床护理22人,临床和护理人员比例为1︰0.4,远远低于1︰1.2,结构配置不合理;各乡镇卫生院均无B超、心电、影像、检验(除瓦石峡镇中心卫生院有1名检验人员外)等专业技术人员,医技人员紧缺,无法开展化验、心电、B超等辅助检查。

2﹒若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42岁,年龄老化严重。其中:少数民族13人,汉族8人,民汉比例为1︰0.62,男7人,女性14人,男女比例1︰2,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传染病野外防治工作。

3﹒若羌县人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临床医疗、医技人员94人中,35岁-44岁14人,仅占15%,中高层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比例偏小,影响卫生医疗事业发展。

4﹒持证上岗率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县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4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163人,无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证107人,其他专技术人员28人。无证占29.8%,初级职称占45.4%,中级以上职称占比为8.0%,副高以上职称占9.0%,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7.8%。

(四)医疗机构基础建设不完善、不健全。目前成立的若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点,属于挂牌机构,因未经过审批,无人员编制,工作人员由各乡镇卫生院调剂人员及自聘人员组成,开展若羌镇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机构未经审批无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能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临时聘用人员更换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若羌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若羌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

(一)全民健康体检工程的实施,给基层卫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县通过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但是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没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学历和适用技术的人才队伍,适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尚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低学历、临床医技人员紧缺、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现象,影响全民健康体检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传染病防治依然薄弱。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艾滋病等传染病已构成新的威胁。同时,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医疗保健的多种需求。

(三)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县妇幼保健站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未建设业务用房,借用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办公,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影响妇幼保健服务开展。人员编制8人,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三级网络建设不健全,标准化建设水平低,与当前妇幼保健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出生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妇幼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对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康复医疗保健薄弱环节更加凸显。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我县目前未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康复、老年护理等环节薄弱,对我县卫生资源增量配置提出挑战。

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原 则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调整结构布局、提升服务能力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系统整合。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

(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保持医疗卫生资源适度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布局和结构,坚持中医民族医与西医发展并重方针,加大推进地区性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构建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0.7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逐步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较2010年下降1/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控制在40人以内,肺结核发病率较“十二五”末下降5.2%,碘缺乏病消除率90%,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率大于90%;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90%以上;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55%以上;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50%以上;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5%;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3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60元以上。

表1 2020年若羌县医疗资源配置目标

主要指标 2020年目标 2015年现状 指标性质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7.8 5.41 指导性
医院*     指导性
公立医院 5.00 3.76 约束性
县级医院 5.00 3.76 指导性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0.33 - -
社会办医院 0.67 0 指导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80 1.65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4.53 3.12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6.27 3.79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1.37 1.05 指导性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94 2.94 约束性
医护比 县(市)办医院床护比 1:1.38 1:0.80 1:1.22 1:0.70 指导性 指导性
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150 100 指导性

第三章 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县级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社会力量办医等医疗机构。

(一)综合医院。继续强化公办综合医院若羌县人民医院二等甲级医院建设。负责全县医疗、教育、科研、急救,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急重症抢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业务技术指导及突发应急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增设精神科、疼痛科,将大外科细分为骨科、普外科,设立五官科住院病房。重点加强康复医学科、民族医科科室建设及发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若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负责组织实施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组织实施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指导、培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

(三)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置若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整合县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为“若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医疗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识的传播和避孕节育新技术的引进、推广;负责优生优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等工作;负责对全县范围内育龄人群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开展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病残儿初筛等工作;承担辖区医学出生证明、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业务项目管理、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监督。

(四)基层医疗机构。

1﹒新建若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调剂解决,下设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剩余3所卫生服务站建设。主要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应任务、卫生监督协管、妇幼保健等有关工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负责急危患者的初期急救和大病疑难重症的转诊、承担分级诊疗的相应工作;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管理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工作进行指导和人员培训,同时应发挥联接上级医院、疾控、妇幼保健机构的纽带作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的连续性服务;宣传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下开展预防保健、健康宣教和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应工作,提供能力所及的基本医疗服务。

2﹒乡镇卫生院。设置5所乡镇卫生院,确定瓦石峡镇、依吞布拉克镇、罗布泊镇所在地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吾塔木乡卫生院、铁干里克镇卫生院为一般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民族医科室,提供中医民族医药技术服务。组织乡镇卫生院进行一级医疗机构评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协管、妇幼保健等有关工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负责急危患者的初期急救和大病疑难重症的转诊,承担分级诊疗的相应工作。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管理辖区内村卫生室,对村卫生室开展工作进行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同时应发挥联接县级以上医院、疾控、妇幼保健机构的纽带作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的连续性服务;宣传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3﹒村卫生室。原则上按行政村设置,共19所村卫生室,其中:瓦石峡镇5个、吾塔木乡5个、铁干里克镇7个、铁木里克乡1个、祁曼塔格乡1个。在原有13家的基础上,分别在瓦石峡镇、吾塔木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格乡各新增1家村卫生室,铁干里克镇新增2家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管理下负责开展预防保健、健康宣教和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应工作,提供能力所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和中医民族医药服务。

(五)社会办医疗机构规划。

1﹒社会办综合医院。鼓励社会办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设置县级民营综合医院1家,提供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紧缺服务,为社会办医院预留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2﹒民办门诊部、个体诊所。民办个体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作为本县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补充,原则上设置不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根据我县实际,2016-2020年在县城内分别设置以提供口腔、中医、维医、康复等医疗服务的民办门诊部及个体诊所。

(六)老年康复保健医疗服务体系设置。将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医疗服务体系规划,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业务协作机制,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增设老年康复护理床位,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

(七)卫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设置。设置县级公共卫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1所。根据实际需求,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监督协管队伍建设机制,加强乡镇(社区)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主要负责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综合监督,监督检查卫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查处违法行为;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母婴保健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依法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升若羌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水平及其他相关工作。

(八)采供血机构设置。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若羌县中心血库,主要职能是提供临床用血,保障血液安全;按规定接受自治州卫生行政部门血液调配,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保障应急用血,并大力推进无偿献血。

(九)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在县人民医院设置院前急救机构(120急救中心),足量配备急救车辆4台。依托乡镇卫生院设置急救站点,并入急救网络,完善急救体系。建立车辆调度机制,合理调度县乡两级急救车辆。加强与110、119、122等系统在区域内联动急救机制,定期组织医疗应急演练。36团医疗机构按有关规定加入院前急救网络并接受统一指挥调度,依法依规开展院前急救。

(十)职业病专科防治机构设置。依托县人民医院设置职业病专科,主要负责开展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接收疑难重症和下级医院转诊,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承担职业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开展职业病健康教育,满足县域内职业健康体检需求,实现职业病健康体检不出县,诊断不出州的目标。主要职能是建立并完善职业病信息系统,开展职业病监测。

第四章 床位配置规划到2020年全县床位总数控制在234张,平均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8.24张。其中:县级医院床位150张(具体数据详见表2)、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张、社会办综合医院2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张。中医民族医医院床位可按照每千人口0.55张配置。

表2 2020年若羌县医疗机构床位区域配置

若羌县医疗机构 医院地址 医院 等级 2015年床位数(张) 2020年床位数(张)
若羌县人民医院 若羌县建设路80号 二甲 100 150
若羌县宜兴医院 若羌县建设路 一级 0 20
若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若羌县新城区 一级 0 10
若羌县若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若羌县若羌镇 一级 0 10
若羌县瓦石峡镇中心卫生院 若羌县瓦石峡镇 一级 20 20
若羌县罗布泊镇中心卫生院 若羌县罗布泊镇 一级 6 6
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中心卫生院 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 一级 6 6
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卫生院 若羌县铁干里克镇 一级 6 6
若羌县吾塔木乡卫生院 若羌县吾塔木乡 一级 6 6
合计     144 234

第五章 卫生人才队伍第一节 人员配备(一)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到2020年,全县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4.53名、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达到6.27名,医护比达到1︰1.38。一是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县级医疗机构新进人员除护理专业以外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乡镇卫生院临床人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且取得执业助理证以上的条件。二是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每年为县级公立医院引进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骨干2名。选择同类性质事业单位的肿瘤、骨伤、呼吸、消化、康复、护理等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作为医疗技术骨干,通过考核形式,经编办、人事、监察、卫生等部门审核同意,办理流动(调入)手续。表3 若羌县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规划 单位:人

  机构 2015 2020
卫技人员 执业(助理) 医师 注册护士 卫技人员 执业(助理) 医师 注册护士
人数 千人 口数 人数 千人 口数 人数 千人 口数 人数 千人 口数
县级医院 180 38 1.43 60 2.25 246 50 1.67 80 2.67
民营综合医院 18 6 0.23 7 1.08 18 6 1.56 8 2.29
若羌县瓦石峡镇中心卫生院 28 5 0.78 5 0.78 43 14 1.94 22 3.06
若羌县罗布泊镇中心卫生院 10 2 0.35 3 0.53 18 7 1.24 8 1.42
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中心卫生院 11 2 5.89 2 5.89 18 7 4.66 8 5.3
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卫生院 30 5 0.82 9 1.47 36 14 2.06 19 2.79
若羌县吾塔木乡卫生院 24 8 1.74 7 1.52 34 14 2.75 17 3.34
若羌县若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 2 0.22 8 0.87 20 8 0.78 9 0.88
若羌县疾控制预防中心 17 5 0.15 4 0.12 23 10 0.33 9 0.30
若羌县妇幼保健站 11 3 0.17 4 0.24 - - - - -
若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 - - - 18 6 0.2 8 0.27
合计 344 83 3.12 101 3.79 474 136 4.53 188 6.27

(二)中医民族医疗机构。到2020年全县每万人口中医民族医执业(助理)医师由目前的3.76人达到4.00人,中医民族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重超过8.5%。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到202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41人,每千常住人口1.36人。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到2020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达到每万常住人口7.67人,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达90%(其中: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2人),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10%以上。

2﹒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到2020年,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达到每万常住人口6.0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90%(其中:大专10人,本科4人,中专3人),调整非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均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10%。

3﹒卫生综合监督机构。到2020年,全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人员达到每万常住人口2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50%,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40%以上。

表4 2020年若羌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

区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妇幼保健 机构 卫生综合监督机构 急救中心(站) 采供血机构 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
若羌县 23 18 6 - - 1.57

第二节 人才培养及使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各类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到2020年,各级各类卫生人才学历结构达到全疆平均水平。

(一)完善卫生人才制度。坚持“科教兴医、人才强卫”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卫生人才资源系统,加强卫生人才信息的沟通和服务,加强医教协同发展,加快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各级公立医院人事招聘和管理的权限,建立基层招聘和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的绿色通道。

(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补充和引进力度,多渠道培养卫生人才。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开展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公卫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现阶段将“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转岗培训作为培训全科医生的补充途径。继续实施定向农牧区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和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进一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培训,加强县级业务骨干的培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保障政策,鼓励和引导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带动全县医疗卫生技术发展和创新。一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各类人才。根据全县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引学、培训、进修、学习”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口支援、引进学术和技术骨干传、帮、带或派出专项学习团队、骨干人员进修、学习、培训,帮助重点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和重点科室建设,完善重点医疗机构的专业设置。二是加强各类人才引进。根据《转发县卫生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意见〉的通知》(若党办发〔2011〕128号)文件精神,对取得执业医师拟进县人民医院和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拟进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由县卫生局上报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可直接定编进岗。重点引进紧缺科室人才和中高层次人才。三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制定公推公选等选拔任用办法,推行卫生人才任期制和聘任制,完善正常退出机制。引进更多具有多学科知识、高技术能力的专家、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熟悉法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卫生管理人才。

(四)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奖励激励,研究设置“若羌县杰出卫生人才重大贡献奖” “若羌县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奖项,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人才参与医疗卫生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8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并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探索多种形式用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

第六章 其他资源配置规划第一节 设备配置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县人民医院检验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开展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十三五”大型乙类医用设备配置数量根据自治区规划标准配置。

第二节 信息资源配置(一)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同时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建设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共享与业务协同。

(二)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为基础,到2020年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五大应用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等公共卫生服务卡应用集成,实现一卡通用。

(三)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县人民医院提供预约服务、费用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病历咨询、出院随访、健康教育等信息化服务。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卫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落实完善卫生院HIS管理系统,村卫系统以及与县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对接等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七章 加强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一)强化防治结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联防联控工作,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病人的治疗职能移交医院,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考核检查。县人民医院要成立疾病预防控制科,其他综合性及相关专科医院要依托相关科室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承担辖区内一定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和服务购买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功能,确保各项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到位。

(二)坚持中医民族医西医并重。坚持中医民族医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民族医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的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医、维吾尔医药房设置,增强中医民族医科室服务能力。加强中医民族医与西医临床协作,整合资源,强强联合,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强中医民族医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强化中医民族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医民族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民族医和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统筹用好中医民族医和西医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民族医多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

(三)促进多元化发展。建立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加大对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中医民族医药、基本医疗保障、中医民族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对资源短缺的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达标率100%。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力量办医可直接投向资源紧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四)完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患病群众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推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签约服务,逐步推进县域内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病管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建立急慢分治制度。县人民医院要帮扶和指导与之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乡镇卫生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县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向乡镇卫生院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和慢性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2020年,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

(五)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支持县人民医院设置养老护理床位,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支持若羌县民政局设置医疗机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民族医养生保健、预防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

(六)深化兵地融合。探索创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建立兵地医疗卫生资源合作共享机制,重点在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医疗服务供给等方面加强与兵团第二师间的协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七)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惠及群众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在县人民医院试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医院缴费结算系统。完善全面预约式服务体系,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全面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健康养老产业融合。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第八章 组织实施与监督评价(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领导,把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建立问责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

(二)明确政府责任。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研究编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组织实施,要重点规划县办及以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将床位配置标准细化到各乡镇,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进行统筹规划。要按照若羌县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负责研究编制县域卫生规划,并负责辖区内县办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

(三)落实部门职责。卫生、发改、财政、住建、人社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调一致地推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工作;卫生部门要牵头组织编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改部门要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依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住建部门要合理安排城乡规划审批建设用地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人社部门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规范编制流程。县卫生行政部门在编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中,要根据居民健康需求,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目标。要综合考虑包括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等在内的各方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与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发展布局相结合,做好本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防卫生动员需求等的衔接。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

(五)严格规划实施。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县人民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资金必须依据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审批管理。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探索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和运行主体。建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审核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300张床以上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民族医类医院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50张床以上的,同时报自治区中医民药管理局、自治州卫计委备案。对严重超出规定床位数标准、未经批准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公立医院进行通报批评,暂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等级评审等审批和财政资金安排。

(六)强化监督评价。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公开评议、公平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区域卫生规划的有效实施。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必要时开展联合督查,以推动规划落实,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有序发展、合理配置、结构优化。

若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4日印发

【字体: 】【关闭窗口